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政治舞台如同一场暗流涌动的戏剧,每一个角色都怀揣着不可告人的野心与欲望。那是一个由军人主导的时代,朴正熙,这位以铁腕手段掌控韩国的总统,如同一只猛虎,震慑着所有觊觎权力之人。然而,猛虎终有老去之时,当朴正熙的光芒逐渐暗淡,一群潜伏在暗处的野心家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渴望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登上权力的巅峰。
在这群野心家中,金载圭无疑是最为狡猾且大胆的一个。作为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他深谙政治斗争的残酷与狡诈,与陆军参谋部参谋总长郑升和、总统秘书室秘书长金桂元以及中央警卫室总统卫队长车智澈并称为朴正熙的四大心腹。然而,这四人之间的关系却远非铁板一块,尤其是金载圭与车智澈之间,更是矛盾重重。
车智澈,一个行伍出身的粗鄙武夫,却凭借着朴正熙的宠爱,地位迅速攀升,甚至在某些时候,他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金载圭等其他三人。车智澈的傲慢自大与金载圭的阴沉狡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人之间的矛盾如同干柴烈火,一触即发。
1979年的深秋,韩国政坛的风云变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10月26日,朴正熙邀请金载圭、车智澈等人参加晚宴。宴会上,酒过三巡,金载圭与车智澈就釜山游行的镇压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朴正熙,这位一向强硬的领导人,对金载圭的“温和派”立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金载圭的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他借故离开酒席,回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把自动式手枪,并交代自己的卫兵,一旦听到枪声,便立即解决掉总统卫队。他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决心要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赌上一切。
当金载圭再次回到酒席时,他表面上依旧谈笑风生,但内心却已是一片冰冷。当气氛达到高潮时,他突然拔出手枪,直指车智澈,怒斥朴正熙:“阁下,您带着这样的废物,能把政治搞好吗?”话音未落,枪声响起,朴正熙、车智澈以及总统卫队纷纷倒在血泊之中。朴正熙身中一枪后尚未断气,金载圭又残忍地用手枪抵住他的脑袋,补了一枪,彻底结束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领袖的生命。
然而,金载圭并未选择逃跑,而是找到了陆军总参谋长郑升和,将朴正熙的死讯告知于他,却刻意隐瞒了真相。他企图利用郑升和等军队高层宣布戒严,将朴正熙之死归结为军事政变,从而趁机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政权。然而,金载圭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与影响力,他不过是朴正熙的一条走狗,又如何能得到军队高层的真心支持?
郑升和等人对朴正熙的死亡真相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当他们从金桂元口中得知真相后,立即决定抓捕金载圭。而就在这时,另一位野心家,全斗焕,悄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全斗焕,一个出身贫寒却野心勃勃的军人,他的政治生涯始于朝鲜战争期间。当时,他投笔从戎,成为韩国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朴正熙政变成功后,全斗焕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他率领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进行游行支持朴正熙,从而得到了这位领袖的赏识。从此,全斗焕的仕途一帆风顺,到朴正熙遇刺时,他已经成为了韩国国军保安司令部司令官。
在此期间,全斗焕与卢泰愚、郑镐溶、孙永吉等陆士11期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成立了“一心会”组织,并推选全斗焕为会长。“一心会”寓意着“一心为国家,一心为朋友”,强调会员之间的团结与讲义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心会”的成员逐渐扩大,笼络了一批军队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相互扶持,互相提携,成为了全斗焕在军队中的坚实后盾。
朴正熙遇刺后,郑升和命令全斗焕抓捕金载圭,并任命他为调查朴正熙遇刺事件的合同搜查本部长。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全斗焕突然掌握了巨大的权力。他不费吹灰之力便抓捕了金载圭及其心腹,并彻底清洗了金载圭在中央情报部的势力。
手握搜查大权的全斗焕,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实现自己政治野心的绝佳机会。他精心策划,将金载圭的罪证一一审问清楚,谁生谁死,谁是金载圭的同党,完全由他一个人来决定。而全斗焕的野心也得到了卢泰愚等“一心会”成员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控制着前线师团和负责首都及青瓦台总统府防卫的主要部队,还时刻准备着为全斗焕的政变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全斗焕的野心并未逃过郑升和的眼睛。这位陆军总参谋长觉察到了全斗焕的异样,于是向国防长官卢载铉提议撤销全斗焕搜查部部长的职务。但卢载铉却拒绝了这一提议,他或许也看到了全斗焕背后的力量与野心。
得知这一消息后,全斗焕决定先发制人。他参考了朴正熙军事政变的手法以及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作战计划,制定了一套周密的兵变计划。12月12日晚上6时,全斗焕的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他兵分四路:一路由合同搜查本部总务局长许三守、陆军犯罪搜查团长禹庆允率领,负责逮捕郑升和;另一路则由全斗焕亲自率领,前往总理公馆,以涉嫌勾结金载圭为由,要求时任总理的崔圭夏批准逮捕郑升和的命令,以使自己的行动合法化;第三路是卢泰愚等同党,他们以“祝寿宴”为名集中于第30警备团,观察动态随时策应;最后一路则是全斗焕以举行“慰劳”宴会为名将首都警备司令张泰玩等高级将领诱骗到饭店,使他们不能及时指挥军队。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未如全斗焕所愿。崔圭夏拒绝了全斗焕的逮捕命令,而逮捕郑升和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枪声惊动了陆军本部,他们立即对首都圈下达了“珍岛犬1号”命令(即从平时状态转入非常戒备状态),并开始指示部队反击。同时,被诱骗到饭店的张泰玩等人也意识到了情况的不对劲,开始返回各自的司令部。
局势开始对全斗焕不利起来,但他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全斗焕再次找到崔圭夏逼宫,却再次被拒绝。此时,“一心会”的成员们也开始感到恐慌,但全斗焕却以视死如归的精神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并下达了作战指令:命令所有人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说服各部队的参谋不要出兵;命令“一心会”成员崔世昌占领陆军特战司令部,然后带兵赴景福宫;朴熙道和张基梧占领陆军本部和国防部;赵洪逮捕首都警备司令部的军部高层将领。
全斗焕的策略很快取得了成效。凌晨时分,得到陆军本部指示的部队停止了进军,而全斗焕的军队则势如破竹,成功占领了陆军本部、国防部,并俘虏了包括国防部长卢载铉在内的军队高层。与此同时,卢泰愚等人也率领自己的军队进入首尔,进驻首尔中央厅。至此,韩国军权全部落入全斗焕手中!
兵变成功后,全斗焕和“一心会”虽然掌握了军权,但政权名义上仍属于崔圭夏等人。而全斗焕则开始兼任中央情报部部长,将韩国两大情报部门——中央情报部与保安司令部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然而,此时的韩国社会却并未因此而平静下来。朴正熙的军事独裁统治刚刚结束,大量民主人士被释放,包括被称为“三金”的共和党总裁金钟泌、新民党总裁金泳三和民主运动活动家金大中。他们热切地期盼着民主能够降临韩国,工人与学生运动也因此进入了高潮,矛头直指韩国新军部首领全斗焕。这些波澜壮阔的民主抗争运动被人们称为“首尔之春”。
全斗焕深知,自己与朴正熙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同样的军人出身,同样的兵变上位。这如何让那些渴望民主的韩国人民放心呢?他必须采取行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打压民主运动。
1980年5月15日,首尔火车站广场发生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学生集会示威运动。学生们情绪激昂,要求在5月19日前罢免全斗焕、解除戒严。而这一天,也成为了全斗焕一党决定全面接管政权,打压民主运动,重建朴正熙式军事独裁统治的转折点。
5月17日,全斗焕强迫崔圭夏同意召开国务会议,讨论扩大戒严的事宜。同时,他还让刚刚担任首都警备司令的卢泰愚出兵包围国务会议地点,进行武力威慑。在如此强大的压力下,国务会议于当天深夜召开,仅用8分钟就通过了扩大戒严的决议,并决定于5月18日凌晨0时执行。
韩国进入全斗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