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唯一航母或被放弃,“库兹涅佐夫”终章将至,俄罗斯航母时代要结束了?
2025年7月11日,一则来自《消息报》的消息,引爆了俄罗斯军事圈——俄罗斯国防部正在认真考虑,彻底放弃“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
这艘苏联遗产、俄罗斯舰队的象征、也是俄海军唯一一艘航母,如今却面临“退役”命运。而这一决定,远不止一艘老舰的技术问题,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俄罗斯战略重心的迁移、海军未来的转向、甚至是整个俄乌冲突后俄军体系的重构。
不再修了,“航母梦想”或就此终结
消息人士透露,“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升级早已悄然暂停。虽然官方尚未发布正式决定,但联合造船公司也已经将球踢回给国防部,摆明了一个态度:我们不再坚持,这事你们拍板。
曾担任俄太平洋舰队司令的阿瓦基扬茨上将明确表态:“不修,是对的。”他的评价甚至带着一点残酷:“就算修好了,俄海军也不需要它了。”
这艘1990年服役的航母,确实一路走得不顺。2016年叙利亚实战一战成名,却也留下沉重代价。回国维修后不仅进度延宕,船坞沉没、起火爆炸、系统失效接连发生,仿佛命运在暗示:这艘“老将”,该退场了。
是航母失败,还是俄罗斯在重新定义“海军强国”?
放弃航母,表面是技术与成本考量,深层却是战略逻辑的调整。
俄罗斯不是没有海权野心,而是现实逼得其必须做减法——乌克兰战场几乎耗尽了常规军力储备,西方制裁封锁下,高端制造链难以维持,维护航母的代价,已经超出俄军承受力。
更重要的是,俄方对海上力量的定义已经发生转变。
阿瓦基扬茨说,传统航母已不再符合俄罗斯的需求;而另一位专家丹德金则指出:“没有空中掩护,远程任务是不可行的。”他警告:即便航母落伍,也不能让载人舰载航空兵彻底消失。
这正是当前俄海军矛盾的真实写照——战略收缩与技术保留在博弈,理性决策与民族情绪在拉扯。
谁还在搞航母?谁在放弃?
就在俄罗斯可能放弃“库兹涅佐夫”号之际,印度、新加坡、英国乃至巴西,都在推动各自的航母计划。
中国的第三艘国产航母“福建号”已完成系泊试验,全面进入实战化倒计时。美国更是已将“福特级”推向全球部署。
那么,俄罗斯在退出航母赛道的背后,是无力竞争,还是主动避让?
答案可能两者皆有。
俄罗斯现阶段更依赖核潜艇、超音速导弹、无人机和岸基防空系统构建海军威慑力。它选择不再硬刚美国式“全球航母巡航”,而是转向更具灵活性和成本优势的“区域压制+非对称作战”模式。
这不是退出大国博弈,而是换一种打法继续对抗。
一艘航母的命运,牵动的是一个时代的谢幕
“库兹涅佐夫”号不是一艘普通的舰艇,它是苏联遗产中最后的航母血脉,是红海军的图腾,也是俄罗斯“蓝水海军”梦的象征。
如果它最终被放弃,不只是造船厂的熄火声,更像是一记时代的终响。
在后乌克兰战争时代,俄罗斯正在用一系列现实选择,告别过往的“大国军力幻象”,转向有限资源下的“高效对抗模式”。
一个时代结束了,但俄罗斯的军事算盘,并未就此停止。只是战场不再在深海,而是在制空权、电子战和无人平台中展开。
结语:不是“没钱修”,而是“没必要修”了
若最终决定落地,库兹涅佐夫号退役将成为历史转折的一页。
俄罗斯用实际行动宣告:传统航母不再是唯一答案。
而对世界来说,这既是一个时代的终点,也可能是下一轮军备竞赛的起点。
当别国继续造航母、卷排水量、拼舰载机时,俄罗斯或许已经悄然走上另一条更冷峻的军事路线——无人、隐形、快打、硬顶。
这个时代的战争方式,正在被重新书写。而“库兹涅佐夫”的谢幕,正是最具象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