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预言再次成真?不出意外,房地产将持续下跌
老陈说房指南
2025-06-19 01:10:39
关注

八年前马云在大家的哄笑声中,说出“未来房价如葱”这个预言的时候,北上深的售楼处,还是一直通宵排队抢房呢;开发商拿着那本单价标着万元的宣传册,很肯定地说“现在不买,十年都白搭”。到了2025年的现在,杭州的法拍房以2.3折的价格在抛售,深圳的业主拼命请求接盘侠的情况,慢慢开始出现;鹤岗的房子降到五万一套,也就只够在北京学区买个厕所一平方米的价钱——当年被很多人嘲笑的马云,预测竟正一步步实现。

01

预言照进现实:楼市大裂变正在发生

1.“葱价房”从段子变成标签

马云所说的“房价如葱”,并非仅仅指其字面意义,而是在预言房价将会回归到普通大众能够承受的范畴。在2025年,相关数据令人惊讶:一线城市的房价与峰值相比,普遍呈现出有所回落的态势,大约在30%左右;而且深圳南山科技园的部分次新房竟然下跌了一半之多;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更是完全转变为了“葱价区”,像阜新、铁岭这样的城市,仅需十几万元就能够买到一套房子,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平常的现象。

当全国商品房成交金额,较峰值而言,缩水超40%之时那些由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财富神话,居然轰然倒塌了。

02

2025年四大变局应验马云判断

房价分化成定局:上海内环房价较2021年高点跌去28%,而武汉光谷东地铁盘却逆势上涨18%,核心区与边缘地带、一线与三四线的鸿沟从未如此清晰

开发商生死劫:恒大、融创等巨头爆雷仅是序幕,如今房企“白名单”动态调整,仅有保利、华润及龙湖等财务健康的房企能拿到融资通行证

现房销售终结期房霸权:住建部强制上调现房销售比例,2024年现房销售占比达26.5%较2020年暴增16个百分点,“烂尾楼”正退出历史舞台

保障房分流商品房价:全国筹建20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北京月入1.5万以下家庭可申请,租金直降30%,商品房需求被釜底抽薪

03

巨浪下的普通人抉择指南

1.自住客:抄底窗口已开,但别踩错赛道

聚焦核心区的“三要素”:应首要考虑这样的搭配,也就是“距离地铁1公里,与此同时兼具学区属性,并且拥有商业综合体”。比如在北京通常会将保障房安排在地铁沿线;而武汉光谷东则成为了规避风险的一个典型范例。

月供的警戒线紧紧地划定在40%;100万贷款的每月还款额竟然高达4270元,而且家庭月收入需要超过8540元才算稳妥。实际上不要让房贷过多地侵蚀生活质量,适当放宽一些要求,同样可以让生活更加有味道。

拒绝“伪改善”陷阱:认准“层高3米、得房率85%、容积率2.5”的真改善房,杭州未来科技城品质住宅流通性超普通房源3倍

2.投资者:凛冬未过,现金为王

曹德旺的忠告振聋发聩:“房子就是一堆钢筋混凝土,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将来会一文不值”

三四线资产立即止损:非都市圈城市库存去化周期突破24个月,环京区域房价较峰值跌40%,抓紧抛售远郊盘

一线只玩“硬通货”:深圳南山30㎡学区公寓租金回报率达4.5%核心区小户型的抗跌性碾压郊区豪宅

50万资金“三三制”配置:30%存银行国债三年定存利率1.85%),30%定投黄金指数基金,30%自我增值——房产不再是唯一答案

3.租房派:保障房时代的新活法

当保障房供应量占大城市住房60%,中低收入家庭无需再挤商品房独木桥:

北京保障房租金比市场价低25%-30%上海年推万套摇号火爆

“租购同权”深化,租房落户、子女入学政策破冰,住有所居不必有产

04

未来十年:房子褪去金缕衣,回归居住本质

马云预言的深层逻辑正在逐步兑现:当住房自有率达到96%,而且人均面积超过41㎡的时候房产的金融属性必定会被剥离。其实在2025年,政策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房地产税倒计时:试点城市扩容箭在弦上,持有多套房的成本将陡增

绿色智能房成新贵:新国标强制要求70%绿色建材覆盖率,恒温泳池、智能安防小区溢价超15%

开发商转型服务商:万科布局长租公寓,绿城代建业务激增,卖房不如卖服务

历史车轮前,普通人最危险的错觉,便是“这次不一样”。当杭州法拍房以2.3折流拍,且深圳业主举牌表示“免费送房只需接盘房贷”这一魔幻现实上演之时,马云八年前的预言已然成为明牌。听曹德旺说上一句劝诫:“有钱人房子过多,穷人无力购置,最后只得烂在手中”。

2025年的选择,从来没像现在这般清晰:自住时牢牢地抓住政策红利,准确地踏上这趟车;投资方面,紧紧地守住现金,远远地避开那些非核心资产。对年轻人来说,大大方方地,选择租房,让房屋重新变回只是安身立命的地方,而不是变成束缚人生的重负。而且当房产逐渐脱离其金融属性之后,人的价值,才真正成为最终的硬通货。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5
此事件有最新进展时,通知我
通知